共同体新闻
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:四维升级,赋能新型工业化

5月17日,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浙江宁波举办。此次会议以“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”为主题,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题为《继往开来 创新领航 携手共谱发展新章》的主旨发言。浙江省委常委、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,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、原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出席并致辞。

file

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应邀参加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“四维升级,赋能新型工业化”的演讲。她提出,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升级,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:结合数智技术在底层的核心突破、基础设施的效率和能力升级、与行业Know-How的深度融合,加速数字和物理世界的交融,提升生产和交易效率,并构建敏捷和自适应组织,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行稳致远。中兴通讯主张围绕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和低碳化四个纬度,突破现阶段核心挑战或掣肘,承前启后继往开来,推动新型工业化和赋能实体经济。中兴通讯将始终秉持多样互补、开放利他的原则,全力支持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;同时强化内外双循环,持续引领创新发展,以“开放解耦、以网强算、以智升维、以绿奠基”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。

file

“四维升级”助力工业化进阶

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,历次产业革命都带动了生产和交易效率的跃迁,而本轮数智变革如何更快、更好、更稳的赋能实体经济,推动新型工业化,正是整个社会当下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核心主题。崔丽认为,找到正确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。从全球来看,传统工业化虽然推动了经济规模的扩大,但同时也带来资源高速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,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,新型工业化不仅注重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,更将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等置于重要考量,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

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升级,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:结合数智技术在底层的核心突破、基础设施的效率和能力升级、与行业Know-How的深度融合,加速数字和实体经济的交融,提升生产和交易效率,并构建敏捷和自适应组织,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行稳致远。

对此,中兴通讯主张围绕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和低碳化四个纬度,突破现阶段核心挑战或掣肘,承前启后继往开来,赋能实体经济,推动新型工业化。

file

数字化+网络化,技术与商业双轮驱动

首先是数字化+网络化升级,崔丽表示,基础设施是智能化的根基。过去的几年,5G带动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如火如荼展开,随着技术高度迭代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,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,数字化转型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生存需要。而产业升级必须考虑到不同规模的企业诉求,毕竟中国有80%左右的中小企业,每个企业都关注多、快、好、省,也就是技术融合、部署维护简洁、性能过硬和高性价比,但具体需求依然千差万别。5G-A等技术升级,已经基本解决了能力要求的问题,当前,最重要的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与工业场景和流程的深度融合,同时解决碎片化需求和规模化服务的矛盾,加速商业良性闭环。

中兴通讯的研发已经升级至组装式数字星云架构,所有ICT能力均被按照组件化、接口标准化进行一致性治理,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能力对内共享和对外开放,提供灵活组合和敏捷定制的数字化产品及方案,契合不同场景需求,在设备层面实现网/算/业融合,支持云/边/端协同。以Uni-Engine为例,1U的设备同时支持核心网、基站、算力和智能运维,业务模块化预装,小时级开通。这些方案已经广泛服务于很多行业:在广州明珞,实现产线装备预装5G和产线应用APP,实现数字原生,年产能增加5000台;在宁波得力,结合AI+3D视觉算法的27条智能垛仓,可识别数万种不同型号的SKU纸箱,识别准确率达到100%,掉箱率仅为0.003%,人力节约90%,效率和搬运的容积率大大提升;在常州星启科技,利用Cloud SPN算网融合方案,提供切片专线+AI算力及应用的园区快速部署,质检采样推理效率提升5倍,精度提升至99.99%;在宁波奥云德,构建新型千兆融合光网络助力办公协同、生产管理、生产控制、安防监控等全业务升级,并实现了有线光网和Wi-Fi、5G等网络的贯通协同和工业现场协议的互联互通。

file

智能化 激发产业新动能

其次是智能化升级,崔丽强调,尤其是生成式AI激发产业新动能。这波GenAI技术,最大的优势是泛化、自主学习、便捷人机交互和创造性,但也有幻觉、黑盒、隐私安全等问题,具体到工业尤其是严肃和关键领域的应用,首先必须在专业性、准确性和鲁棒性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;其次跟刚刚谈到的“数字化和网络化”类似,也要考虑如何解决不同企业的诉求差异和资源(知识/资金/人才)约束等问题;最后则是如何突破地缘政治带来的一些约束,在GenAI潮流发展中保持前列。

对此,中兴通讯倡导开放解耦、以网强算和训推并举

崔丽进一步解释了开放解耦包括软硬解耦、训推解耦和模型解耦,构建繁荣产业和商业生态。硬件兼容适配国内外主流GPU/CPU;软件支持异构资源管理、训推作业调度和异构集合通信等,为模型运行提供高性能、高可靠的运行环境;训推适配PyTorch、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,自动实现编译和优化,并提供从数据处理、模型开发/训练/优化/评估/部署等端到端的工程工具集,在支持全生命周期保障和管理的同时,还应支持算力原生、混池训练、高效推理、高效模型迁移等。

以网强算则包括但不限于,定义开放的高速无损交换标准,支持更大规模智算集群突破单点GPU算力密度限制;结合算力卸载及在网计算等,大幅缩减数据读写与传输时间,提升算力利用率。

中国实体经济根基扎实,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私域数据,训推并举,积极推动大小模型结合的落地实践,构建数据飞轮,迭代实现能力提升。双循环将进一步促进AI能力迭代和商业变现,从而锻造核心优势。

中兴通讯也在积极践行上述理念,积极探索大小模型结合在行业中落地,先后在研发提效、自治网络进阶、工业园区、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推出大模型应用。研发大模型带来编码提效30%;在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,工业大模型缩短排产时间88%,减少智能质检人力70%;园区大模型智能识别危险源和危险行为,误判率下降80%;电信大模型在重大网络保障如杭州亚运会,提升故障定位效率60%,实现16天超过五百万人次零投诉。同时,基于自身实践持续迭代,中兴通讯提炼全流程的大模型工具链,降低进入门槛和开发、使用成本,推动大模型在行业的广泛普及和应用,比如与水利部构建水利大模型,以及在南京和昆山多地打造城市生命线大模型,实现对燃气、积水、道路隐患等风险的智能识别预警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低碳化 创造可持续未来

崔丽介绍,随着数据流量持续倍增,XR、直播、数字孪生等新场景涌现,以及AI的快速发展都对能源供给提出了严峻挑战,低碳化发展才能创造可持续的未来。

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,企业运营、供应链、ICT数智基座和行业赋能等各个环节均需向低碳化转型。在通信领域,中兴通讯持续打造绿色低碳网络,推出业界领先的恒效功放、AAU/RRU自动启停技术、零碳站点(应用于德国O2)等绿色基础设施方案。在算力领域,中兴通讯通过预制模块化设计,结合液冷机柜、弹性制冷、弹性配电、智能管控等技术,保障智算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能效最优,PUE低至1.1,该方案也已应用于南京滨江5G智能工业园内的液冷智算中心改造。

此外,中兴通讯不仅关注自身相关领域的节能减排,更通过ICT技术的降碳杠杆效应,打造了一系列涵盖绿色发电、智能储能、智能用电及能源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,积极赋能千行百业节能降碳。

开放解耦,以网强算,以智升维,以绿奠基

谈及知行合一,崔丽指出,中兴通讯倡导“开放解耦、以网强算、以智升维、以绿奠基”,并提供与之一致的覆盖算力、运力(网络)、智力、生命力(低碳)的全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

在算力方面,兼容适配国内外多厂家GPU/CPU,自研定海芯片支持RDMA标卡、智能网卡、DPU卡等多种形态,提供高性能、多样化的算力内核和硬件加速;整机侧,基于扣卡模组/PCIe插卡AI服务器、训推一体机等系列产品,灵活适配差异化场景;数据中心侧,依托风液融合、弹性配电等节能技术,打造PUE低至1.1,机柜功率密度最高达60kW的新型智算中心。

在运力(网络)方面,5G-A不仅是对5G能力的显著增强,更是作为向6G技术过渡的关键桥梁,实现能力的有效衔接,在全域通感、万物互联、确定能力、泛在万兆等方面提供增强的场景、性能、安全能力;另一方面,建设极致性能的全光网络,接入精准50G PON、承载real 400G,并向千行百业延伸;在数据中心内,提供新一代框式&盒式数据中心交换机,为智算集群提供高速无损数据交换网络。

在智力方面,中兴星云大模型相关解决方案集中发力算法创新、数据工程和高效算力平台。在训练阶段采用多阶段预训练、中文词表改进、高质量语料精炼、合成数据训练等多项技术创新,在算力需求降低50%的同时保证了模型训练效果。在推理效率方面,在保证模型准确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,以权重INT4量化和KVCache FP8量化算法,节省推理资源3倍。星云通信大模型已完成千亿级(9*20B)MoE(混合专家)大模型的训练,并且支持多模态输入及十二万的有效上下文窗口,对通信业务场景提供通信专家级的见解和帮助。星云研发大模型通过多模型协作技术,可以支持需求、设计、编程、测试等不同阶段全流程30多种场景,多种编程语言如Python、Java、C/C++、Go、Java script代码生成能力可以达到GPT4水平,可以根据需求直接生成测试用例。

在生命力方面,中兴通讯打造绿色ICT基座,通过创新技术应用,实现发电、转换、存储、用电到管理的端到端节能方案,致力于降低每比特能耗。

file

崔丽表示,作为“数字经济筑路者”,中兴通讯致力于数智创新,始终秉持多样互补、开放利他的原则,全力支持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,同时强化内外双循环,持续引领创新发展,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